close

品格培養,是一個從小就得教的歷程;它得在生活中慢慢養成,就像品味、風度一樣無法走捷徑,不能去補習班得來……。 

最近政壇上幾件大的弊案讓品格的重要性再度浮上檯面,其實八百年前,但丁就說過,「道德可以彌補知識的不足,知識無法填補道德的空白。」 

我們過去過度重視智育,現在付出了代價。品格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東西,大仲馬在《基督山恩仇記》中說,只有血洗得掉品格的污點,所以一個紳士(gentleman)名譽被污蔑時得去決鬥。 

在當時的社會,一個人的品格若有污點,他只有自殺或放逐兩條路,因為社會上已無他立足之地。南宋洪邁在《容齋隨筆》中也說,「一點清油污白衣,斑斑駁駁使人疑;縱然洗遍千江水,不似當年未污時。」 

 

品格培養是內隱的學習

所以無論中外,都是用生命在維護名譽,怎麼會想到現在名譽這麼不值錢,做了壞事被人唾棄的人依然大搖大擺地吃香喝辣,已經被押判刑了還敢大聲嗆聲,死不認錯,令人感嘆。 

但是如果這些弊案能讓父母看到品格的重要性,對國家也是一個轉機。 

品格的培養是一個內隱的學習,是長期模仿、觀察,內化的結果,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歷程,無法立竿見影,一蹴而就。中國人說「三歲定終身」,三歲的孩子還未進學,它所指的不可能是「智」方面,但是宅心是否忠厚、會不會替別人想、懂不懂禮貌,三歲就可以看出來了。 

所以「三歲定終身」應該講得是孩子的品格,品格不好,知識再好,誰敢用呢?所以教育孩子的重點應該是生活習慣的養成、敬業的態度和待人接物的禮儀,而不是斤斤計較考試考了多少分,讓孩子誤以為功課好就可以為所欲為。 

全文請見:從大腦發展看兒童教養

 

本文引用自:親子天下  精選部落客 > 名人部落格 > 洪蘭 

arrow
arrow

    文山保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