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前的年代冷氣可是奢侈品,酷熱的夏日夜晚,便是在外乘涼聊天,揮著輕羅小扇除了搧風,更重要是用來撲流蚊了。不過第二天可是滿腿被叮的都是皰,穿著短褲露出紅腫而且奇癢無比的紅皰,即使漸漸好轉,還是留下深色的痕跡,數星期才會漸漸褪色。小學生口無遮攔,總是揶揄說是滿腿「紅豆冰」,另外一層印象就是家裡不衛生,殊不知原來是對蚊子過敏的反應。

每個人都有被蚊子叮咬過的經驗,大部份被蚊子叮咬後就起個小皰,會紅腫癢,不過可能數小時內便消失了。某些疾病如登革熱、日本腦炎等會藉由蚊子叮咬來傳染,防蚊叮咬也減少被感染的機會。前一陣子新聞報導說一個小孩被蚊子叮後,因為癢,不由自主用手抓破皮,造成皮膚感染而成蜂窩性組織炎,用了抗生素治療一週才痊癒。

不過有的兒童被蚊子叮了之後,皮膚反應極其明顯,又紅又腫,範圍擴大,甚至產生水泡,直覺地會認為是抓破皮而造成蜂窩性組織炎,而建議住院打抗生素,但有可能只是明顯的皮膚的紅腫反應,並非感染,而是對蚊子唾液內的物質過敏,稱之為「史基特症候群」(Skeeter syndrome)

「史基特症候群」是蚊子叮咬後出現大面積局部炎症反應,若叮在臉部,甚至眼皮,臉部整個都會紅腫,在四肢可能造成整隻手或腳腫起來,有時甚至伴隨輕微的發燒。在外觀跟蜂窩性組織炎真得很難分,不過一般「史基特症候群」的皮膚大面積的反應往往是叮咬後數小時內就會發生,而蜂窩性組織炎是因為抓癢,造成傷口細菌侵入而感染,通常要數天才會發生。

只可惜目前並沒有實用或準確的檢測方法來測試是否對蚊子過敏,過去曾經對幾位有這樣臨床表現的兒童測血中蚊子的過敏抗體,但都呈陰性,主要是這些檢測的試劑多用整隻蚊子,而非用蚊子的唾液腺來製造,所以含過敏原的量不多而不容易檢測。「史基特症候群」特別易在兒童發生,隨著年紀的增長,免疫系統越適應越成熟,對蚊子叮咬的反應就不明顯了。

家長看到孩子被叮得滿身皰,當然還是不捨,如果每次被蚊子叮皮膚的反應都很明顯,還是先做好防蚊準備吧。

被動防蚊

1.到郊外蚊蟲多的公園草地或山上遊玩時,雜草多或水塘區更是容易蓄積蚊子,可穿吸濕排汗長袖長褲,以防叮咬蚊蟲叮咬。

2.使用防蚊液。不過市售防蚊液產品非常多種。一般可分成含化學成分及不含化學成分。

A.含化學成分主要含「敵避」(DEET),不過產品成分標籤上不見得會寫「敵避」,而是一堆化學式名詞如N,N-diethyl-m-toluamide 或N,N-diemethylbenzamide。含有不同濃度的防蚊效果是相同的,只是濃度越高,防蚊的時效越長而已。一般從2小時到5小時。考慮兒童的安全,選購時也注意濃度,10%濃度的「敵避」用在6個月以上的兒童還算安全,但不要選用超過30%濃度的產品。一般10%濃度就可維持2小時的防蚊效果。兩個月以下嬰兒還是建議不要使用。

B.越來越多人喜歡天然無毒的產品,尤其防蚊產品強調是植物精油,在美國是只通過一種「檸檬尤加利精油」當作驅蚊劑,可有2小時的防蚊效果,不過不建議使用在3歲以下的兒童,因為吸入反而會刺激不成熟的肺部。要提醒的是「天然」並不一定是「安全」,還是要經過測試。至於其他各式各樣標榜天草藥草的產品的實際防蚊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根據國外的測試研究發現可能只有數十分鐘而已。

主動治療

如果被蚊子叮後造成大面積的反應可用

1.低強度類固醇藥膏塗抹,減少局部皮膚發炎的紅腫癢的反應,一般可一天塗抹1~2次,可用5~10天。

2.也可口服抗組織胺類的藥,就是感冒常用治流鼻水的藥,來降低過敏的反應。

3.不需使用任何抗生素。因為不是細菌感染。如前所述皮膚細菌感染不會在蚊子叮咬後數小時內反應就者麼明顯。

天氣越來越熱,吃吃紅豆冰清涼解渴,擬定防蚊作戰計劃,才不會滿身「紅豆冰」。

 

本文引用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326&nid=4784

arrow
arrow

    文山保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