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環境、家族史等等原因,導致可能有過敏體質的寶寶比例愈來愈高。隨著寶寶成長到需要開始攝取副食品時,父母不禁煩惱,該怎麼準備和餵食,才能讓寶寶健康與營養兼具?

當寶寶只喝奶時,內容單純,只要媽媽管理好自身飲食即可。然而,從開始添加副食品起,寶寶一下子面臨到外界的許多食材,當然需要一些時間去適應,而這也代表可能誘發過敏症狀的過敏原相對增加。尤其是疑似過敏性體質的寶寶,父母在餵食副食品方面,更應精挑細選,循序漸進。

我家是否有過敏寶寶?

「過敏」是許多現代父母相當關心的議題。亞東醫院小兒部主任葉樹人表示,在人體免疫系統成熟過程中,T細胞扮演很重要的角色;T細胞有很多種,在接收外界刺激後展現不同類型的免疫反應,而影響人體是否產生過敏反應。

每一個人體內都具有兩種免疫T細胞:正常反應的Th1和偏過敏反應的Th2,兩者平日在人體內拮抗著,以維持免疫功能平衡。然而,當兩者失衡,偏向Th2高於Th1,則這個人便會偏向產生過敏性反應的體質。

家族史+環境‧影響下一代

事實上,父母雙方的狀況,的確可能會決定下一代是否過敏。葉樹人主任舉例,根據研究,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有過敏體質,則寶寶有三分之一機率可能是過敏體質;如果雙方都有過敏,寶寶是過敏體質的機率有三分之二而已出生的兄弟姊妹如幾乎都有過敏體質,代表此家族中過敏體質基因很強。

此外,長期生活的外在環境,也在是否影響寶寶可能產生過敏性體質中,占有重要的比例。雖然寶寶在台灣以前的環境「骯髒吃,骯髒大」,但大多數的孩子仍健康長大而較無過敏問題;反而現代的寶寶,過敏機率相當高。葉樹人主任表示,曾有人提出「清潔理論」,就是現在的一切都太乾淨,任何東西都要殺菌、無塵,似乎對寶寶「過度保護」,而讓他們沒有建立足量的外在免疫刺激,導致過敏體質寶寶的免疫成熟偏向過敏的方向。 

拿捏添加副食品的時間

食物從嘴巴吃進去,在體內消化運作;如果有任何問題,大多也會直接反應在身體上。因此,隨著寶寶長大,屆臨添加副食品的階段,正是可以觀察和了解其是否會產生過敏反應的好時機。

太早或太晚都不好

原則上,無論是有無過敏性體質的狀況,只要滿四個月至六個月期間,家長就需要考慮幫寶寶添加副食品。葉樹人主任表示,最好不要早於或晚於這段時間。早於四個月,以奶類為主食的寶寶腸胃道尚未發展成熟,無法好好消化其他食物,反到容易被誘發過敏症狀;而再怎麼晚吃副食品,也最好在七個月前就要開始,一方面寶寶的腸胃道在六個月時已健全,另一方面是其成長所需的營養,有些是必須從食材取得,光靠母乳或配方奶可能還是不夠。

此外,在寶寶的口腔期階段,給予口中多元刺激,有助於咀嚼、語言等能力的發展。葉樹人主任表示,如果過晚添加副食品,不只營養所需不夠充足而促使發育較慢,也等於讓寶寶練習運用口腔能力的時機延後,長期下來,將可能對未來學習造成影響。 

掌控過敏寶寶的飲食內容

免疫能力對人體來說,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葉樹人主任表示,人類體內最初的免疫細胞訓練,是從腸胃道開始。

如果能藉由添加副食品的時機,調配和掌控過敏性體質寶寶的飲食內容,將有助於他體內的「過敏火車頭」機制不會被啟動,因而較不容易出現過敏情形;往後就算有過敏症狀發作,其程度也會減輕許多。

從低過敏性食材開始入門

從營養學的角度切入,前亞東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戴珊如建議,不妨先從「低過敏性的食物」開始嘗試。

1.五穀根莖類:米(白米、糙米、胚芽米)、部分麥類。

2.豆魚肉蛋類:雞肉、羊肉、牛肉。

3.奶類:水解蛋白配方。

4.蔬菜類:地瓜、南瓜、花椰菜、多數的葉菜類。

5.水果類:梨子、葡萄、櫻桃、棗子、蓮霧、蘋果等多數的水果。

6.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亞麻仁油、芥花油、葵花油等植物性油脂。

值得注意的是,六大類食物中,奶類製品並沒有被歸類在低過敏性食材中,一般多認為其屬於易誘發過敏症狀的食物。至於五穀根莖中的部分麥類,如燕麥、裸麥等,是比較常被使用在剛開始製作副食品(麥粉或麥精)的材料;但由於每個寶寶的體質狀況不同,有的可能對「麩質」會有較敏感的反應。對此,戴珊如營養師建議,如果擔心或不確定,等寶寶大一點之後,再讓他嘗試;最初副食品的添加,可先從米湯、米粉或米精開始。

另外,「蛋白質」也是副食品料理中必須被考量的重點,充足的攝取,對於寶寶的生理組織發展很有幫助。然而,戴珊如營養師提醒,含有蛋白質的食物,大多與過敏反應或症狀有關;除了雞肉、羊肉、牛肉等低過敏性食物可以攝取之外,考量到寶寶腸胃道的成熟度,建議等到滿八個月後,再開始攝取其他含蛋白質食物也不遲。

循序漸進的餵食技巧

在餵食的具體技巧方面,戴珊如營養師表示,從食材質地來看,應遵守「湯→泥→塊」的順序,邊觀察寶寶的飲食狀況,慢慢地增加料理的濃稠度,讓他能夠逐步適應原有的食材軟硬度。

就種類而言,一般建議從少量的米精開始,接著果汁(泥)、蔬菜泥(湯)等,最後考慮肉類部分。但戴珊如營養師提醒,在副食品的階段中,父母應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寶寶多去嘗試;並且採取「少量」餵食,一次給單樣食材,倘若寶寶能夠接受,每四至七天就可嘗試新的食材。如此一來,除了能豐富寶寶的口味外,還能觀察他是否對某些食物有過敏反應,以便於觀察和調整。 

小心可能誘發過敏症的食物

當寶寶滿一歲以上,體內免疫系統等發展較為健全,因此大多數的食物都是可以吃的。相較之下,一歲內的寶寶,在飲食選擇上,真的要特別小心,以免不小心吃到會引發過敏反應的食材。

一歲內應注意高過敏性食材

如同前面曾說明,一歲內寶寶腸胃系統的狀態,還沒有辦法承受某些食物所造成的反應與影響,即耐受度不夠。因此,戴珊如營養師歸納出常見的高過敏性食材,提供有過敏性體質寶寶的家庭做為參考。

1.五穀根莖類:玉米、部分麥類(如蕎麥)。

2.豆魚肉蛋類:黃豆、黑豆、帶殼海鮮(蝦、蟹)、鯖魚、蛋白。

3.奶類:牛奶相關製品、起司。

4.蔬菜類:韭菜、芹菜、芥菜、茄子、竹筍、香菇、蘑菇、木耳等。

5.水果類:柳丁、香蕉、橘子、葡萄柚、草莓、奇異果、芒果、木瓜、桃子、椰子、番茄、鳳梨等。

6.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花生製品、堅果類(核桃、腰果、杏仁、胡桃、開心果等)。

7.其他:蜂蜜、可可、咖啡、巧克力。

豆魚肉蛋類,是最大宗的蛋白質攝取來源。戴珊如營養師提醒,特別是蛋白,最好一歲以後再吃,而蛋黃泥的部分,約八、九個月左右就可以嘗試食用。奶類中的牛奶,含有一種名為「酪蛋白」的蛋白質,是很常見的過敏原,因此牛奶製品仍需小心餵食。

水果類中的帶毛水果、柑橘類等,最早也要在滿六個月後再嘗試,甚至建議一歲之後再考慮添加入副食品,以免引發過敏。其他常見的食物如蜂蜜,由於並未殺菌處理,容易帶有肉毒桿菌,而寶寶的抵抗力弱、無法面對此菌的侵襲,因此不建議餵一歲內寶寶喝蜂蜜水,以免造成拉肚子等症狀。

「新鮮」最重要

無論吃什麼,都應先確認「新鮮」與否。戴珊如營養師舉例說明,一般日本料理中常見的鯖魚餐點,會發現此食材多半採用燻烤、醃漬等方式呈現,這與鯖魚不易保存有關,且不新鮮的魚容易產生組織胺,吃了易引發過敏反應。

過敏性食物參考表

以下表格內的高或低過敏性食物,是初步的歸納。然而,由於每個寶寶的體質狀況不同,建議父母平日多觀察,多詢問專科醫師和營養師較佳,避免擅自幫寶寶決定要吃或不要吃的副食品種類。(資料提供/戴珊如營養師)

了解寶寶對食物的反應

在嘗試副食品的階段,任何食材對於寶寶來說,都是新奇而陌生的。因此,寶寶是否會對某些食物過敏,除了預先過濾之外,大多還是要透過直接食用後的反應,才能觀察出來。

提高警覺‧觀察跡象

葉樹人主任表示,只要寶寶的狀況與平日不同,甚至活動力變差、食欲不佳等等,都可以去了解當天副食品的內容,是否可能造成影響。不過,有時候可能是過敏反應,但有時候不見得是,一般建議長期觀察,再諮詢醫師以確定較佳。

異常排便:腹瀉、便秘、血便等等。由於糞便狀態,是最能直接了解寶寶對當天所攝取副食品的反應,因此不符合正常的排便形態,都要特別注意。

脹氣:持續一段時間都肚子鼓鼓的、沒有排氣。

長疹子:如紅色的丘疹,就曾有寶寶,喝配方奶過敏而發疹。

哭鬧不止:過敏的反應往往會讓寶寶感覺不舒服,因而用哭鬧向大人表達腹痛脹氣的不適感。

 

作者:郭盈秀 採訪諮詢/亞東醫院小兒部主任葉樹人‧前亞東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戴珊如

葉樹人主任:現任/亞東醫院小兒部主任,經歷/台大醫院小兒科兼任主治醫師,恩主公醫院小兒科主任

戴珊如營養師:經歷/亞東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學歷/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碩士

 

 本文引用自:http://ppt.cc/HMn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山保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